國內外對各類煤炭、礦石等散料貨物在運輸、作業中的粉塵污染,大都傾向“以防為主,以除為輔”,力求從根本上控制塵源的產生和擴散。綜合各類粉塵防治技術,大體上可以分防塵和除塵兩大類。從具體形式分析,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:
⑴.植造防風林帶
植造防風林的作用機理是:降低風速,減少堆放和裝卸作業中的起塵。但防塵林帶的寬度不能少于20~30m。防風林帶既能有效地阻風防塵,還能美化環境、降低噪音,因此具有很好的社會、環境效益。但根據鞍鋼集團物料堆場的地理位置和布局,沒有足夠空地實施造林方案。
⑵.原料堆場封閉結構
將容易產生粉塵的部位用防塵罩圍起來,控制塵源擴散。美國的蘇比利亞和澳大利亞的勘培拉港均采用這種方法。80年代起,我國陸續重視封閉構造防塵系統技術。如:封閉皮帶輸送機、無開敞的料堆、取料設備等。這種技術的使用,其防塵效果好,但其投資和設備的改造費用大,而且對作業帶來某些不便。
⑶.擋風抑塵網技術
擋風抑塵網在國外又名為“防風網障”。近幾十年來,美國、日本、澳大利亞、英國等均對擋風抑塵網防塵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,其中以美國、日本開展的工作較早較多,也***代表性。在一些發達***,自七十年代起就已經十分廣泛地應用在貯煤堆場、碼頭等粉塵污染嚴重的地方,并起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。
⑷.濕法抑塵-射霧器抑塵
濕法抑塵主要是對料堆表面灑水增濕,利用水霧控制粉塵的逸散。有些工藝可以在噴灑水中加入一些化學藥劑,如表面結殼劑、濕潤劑等,其作用是增加粉塵顆粒的粘滯性和重量來防止起塵。
射霧器抑塵,將水霧化成與粉塵大小相當的水珠,由于水珠顆粒和塵埃顆粒相似或者相同,塵埃顆粒隨氣流運行過程中與水珠顆粒產生接觸而變得濕潤。被濕潤的粉塵顆粒繼續吸附其它粉塵顆粒而逐漸凝結成顆粒團。粉塵顆粒團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而沉降。
射霧器噴霧射程遠,覆蓋面積大,它既可以用自來水也可以使用循環用水(中水),對200微米級以下粉塵具有完全抑制能力,抑塵后滿足***粉塵排放標準。而且物料表面含水率增加僅0.3%。
實踐證明,在原料堆場設置擋風抑塵網可以大面積的降低風速,減少靜態物料揚塵。而遠程射霧器可針對移動式污染源及時治理。兩者相輔相成,一次投入,長期受益,而且維護管理費用低,見效快。合理的設置擋風抑塵網或遠程射霧器其單獨抑塵效果均能達到80%以上,若綜合使用則具有相乘效果,其抑塵效果高達95%以上。不但降低了粉塵對環境的污染,而且可以大大的減少因風帶走的物料損失,根據中國地區的不同,未采取抑塵措施,寶貴的物料年損失一般在8‰-6﹪之間。